首页

家畜人视频

时间:2025-05-26 08:50:44 作者:16.8%、34.1%,增长势头强劲!多维数据透视1至4月机械工业成绩单 浏览量:15957

  “聪明车”驶向更多城市

  今年初,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门印发通知明确,将开展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工作。近日,试点城市名单出炉,北京、上海、重庆、鄂尔多斯等20个城市(联合体)入选。

  酝酿半年后,试点城市名单出炉,意味着“聪明车”将驶向更多城市。为什么选这些城市?“车路云一体化”如何打造“聪明车”、建设“聪明路”?

  “车路云一体化”应用广泛

  什么是“车路云一体化”?

  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是通过新一代信息与通信技术将人、车、路、云的物理空间、信息空间融合为一体,基于系统协同感知、决策与控制,实现智能网联汽车交通系统安全、节能、舒适及高效运行的信息物理系统,具有标准化接入能力、共性化基础能力、开放化共享能力、集约化增效能力和模式可复制能力的优势。

  北京市大兴国际机场航站楼前,一位出差归来的乘客站在路边,迎面驶来一辆搭载无人化装备的自动驾驶出租车。乘客坐进车内、系好安全带,点击“开始行程”……出租车自主启动,顺畅驶入机场高速。

  今年以来,北京市陆续开放大兴国际机场、北京南站等重点场站接驳测试和服务。6月底,大兴国际机场首次开放自动驾驶接驳商业化试点。如今,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已连片运行,总面积达160平方公里。

  “我们正加快推进440平方公里扩区,推动机场、火车站等重点场景有序开放,为车路云一体化规模落地发展提供北京样本。”北京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工作办公室负责人说。

  在重点场景进行接驳服务之外,“车路云一体化”应用场景十分广泛。业内专家介绍,车路云一体化系统可商业化应用场景主要包括:公交系统、智慧环卫系统、无人送货系统、网联式智能驾驶乘用车等。

  “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发展路径目前已经成为行业共识,也是下一阶段推动智能网联汽车规模化产业化应用的关键所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要通过“车端、路端、云端”一体化发展的应用试点,加快建设城市和道路基础设施,促进提升车载终端搭载率,积极探索新技术新业务新模式。

  此次纳入试点的城市,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4个一线城市,也有重庆、成都、南京、武汉、合肥、苏州、无锡、沈阳、长春、福州、济南、长沙等新一线城市及省会城市,还有十堰、鄂尔多斯等地级市,以及“海口—三亚—琼海联合体”“杭州—桐乡—德清联合体”。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王鹏认为,“车路云一体化”有助于整合车辆、路边基础设施及云端的力量,为车辆提供更全面、更准确的环境感知和决策能力,为自动驾驶发展提供“中国方案”。

  试点城市已启动示范项目

  20城(联合体)纳入首批试点,基础好、起步早是重要因素。

  早在2020年9月,北京市就在亦庄启动建设全球首个车路云一体化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如今,亦庄街头自动驾驶车辆随处可见,智能网联汽车还拓展到北京更多区县。

  不仅是北京,此次纳入试点的城市相当多一部分已启动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示范项目。6月份,武汉市投资规模达170亿元的“车路云一体化”重大示范项目获有关部门批准备案。福州、鄂尔多斯、沈阳等城市也先后启动了相关项目招标。“杭州—桐乡—德清联合体”中,杭州是全国首批新能源汽车示范和推广试点,桐乡是5G车联网应用示范区,德清则是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三地协同,正加速形成产业聚集效应。

  试点启动后,相关城市将在建设智能化路侧基础设施、开展规模化示范应用、完善标准及测试评价体系、探索新模式新业态等方面发力。

  在基础设施方面,试点城市将建成低时延高可靠的网联云控基础设施。试点城市以覆盖试点城市全域为目标,提升智能化路侧基础设施与云控基础平台覆盖率;通过规模部署标准化的网联云控基础设施,满足智能网联汽车跨区域服务的一致性和连续性需求,全面带动提升车载网联终端装配率与使用效果,为全国规模化应用推广奠定基础。

  在场景应用方面,试点城市将促进多场景自动驾驶规模化应用。结合智慧城市、智能交通、产业发展等需求,因地制宜开展智慧公交、智慧乘用车、自动泊车、城市物流、自动配送等多场景的规模化应用试点,满足公众移动出行需求与不同商用场景的车辆作业需求,提升城市交通安全水平和出行效率。

  在商业模式方面,试点城市将探索形成“车路云一体化”投、建、运的新型商业模式。鼓励探索国资平台、车企、运营商、科技公司等多主体投资共建、联合运营的发展模式,探索形成互融共生、分工合作、利益共享的新型商业模式。

  在标准建设方面,试点城市将推动形成统一的标准与测试评价体系。试点城市将共同开展标准研究工作,构建统一共用的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以及智能交通、车辆智能管理、基础地图等标准体系,建立完善“车路云一体化”测试评价体系,全面支撑智能网联汽车的模拟仿真、封闭场地、实际道路等测试验证能力建设。

  推动技术落地与规模应用

  有机构预测,到2030年,中国智能网联汽车市场规模有望突破5万亿元,“车路云一体化”相关市场规模超14万亿元。面对这一超大规模市场,如何加快推动“车路云一体化”技术落地、实现规模化应用?

  王鹏分析,“车路云一体化”正处于从测试验证转入规模化应用的关键时期,未来还需解决智能化路侧基础设施覆盖度不足、车载终端搭载率低、商业模式不清晰等难题。

  真实道路交通环境下,“车路云一体化”仍面临交通要素繁多、环境干扰复杂、渗透率波动大、边际场景多等挑战,需要大量关键技术创新。

  推动相关研发、基础设施建设等很“烧钱”,谁来出资?

  在投资建设环节,可通过政府牵头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例如,北京“车路云一体化”新基建项目规划明确,项目建设资金来源为“政府投资+国有企业自筹”,出资比例为政府投资70%、国有企业自筹30%。“试点城市还可引导设立专项产业基金,吸引社会资本、金融机构等参与,通过股权投资、债权投资等方式支持项目发展。”王鹏说。

  整合好现有资源同样重要。工信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各地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建设处于初级阶段,尚未能搭建形成完备的系统架构,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碎片化”现象,难以支撑自动驾驶技术和网联功能的规模化应用。

  如何避免试点城市建设相关系统架构、基础设施“各扫门前雪”?这需要推动“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和前期试点做好衔接。

  此前,中国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已开展了测试示范区、车联网先导区、“双智”试点等试点项目。截至目前,全国已建设17个国家级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区、7个车联网先导区、16个“双智”试点城市,开放测试道路32000多公里,发放测试牌照超过7700张,测试里程超过1.2亿公里,各地智能化路侧单元(RSU)部署超过8700套,多地开展云控基础平台建设。

  在此基础上,“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范围进一步扩大,将通过统一的架构设计,推动城市级建设、城市群“连片”基础设施建设,打破“碎片化、烟囱式”的“单点”部署,实现更大规模、更广范围的应用实践。试点还将突出“网联赋能”作用,从场景上覆盖协同预警、协同驾驶辅助、协同自动驾驶等不同等级的网联化功能应用。

  “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将充分发挥前期测试区、车联网先导区、‘双智’试点等试点工作的建设基础,推动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技术落地与规模应用。”工信部有关负责人说。(人民日报海外版 汪文正) 【编辑:房家梁】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超5000列!前9个月阿拉山口口岸中欧(中亚)班列通行数量创新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眼睛向下,脚步向下,尊重基层群众实践,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务必使改革的思路、决策、措施都能更好满足群众诉求,做到改革为了群众、改革依靠群众、改革让群众受益。

APEC重回秘鲁 亚太期待中国声音

第14次中国-东盟防长非正式会晤在老挝举行

在泰国南部,将建设第二个普吉岛机场,以服务前往普吉岛、攀牙府、甲米和其他南部省份的游客,新机场每年旅客吞吐量达4000万人次。而目前的普吉岛机场将扩建航站楼,到2030年将每年旅客吞吐量增加至1800万人次。

民航局:2023年年旅客吞吐量1000万人次以上的运输机场有38个

除了上述在疏办事堵点,为民服务更加务实的举措外,在当日安徽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全面深化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四场)上,罗建华介绍了该省司法行政系统在法治下推进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创造性推出了一批具有“时代味”“安徽味”的重大法治改革举措,为全面建设现代化美好安徽提供了坚强法治保障。

广西南宁打造多个“口袋公园” 为城市“见缝插绿”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这彰显出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要求。”穆比塔说,中国的国情决定了中国不能照搬西方的现代化模式,在这方面非洲国家也需要有自己的思考。非洲国家有着特定的历史、文化和社会习俗,不能盲目模仿西方,应像中国一样根据国情特点,自主探索发展道路。在推进现代化的进程中,中国根据现实情况及广大民众的需要调整发展战略,这种务实做法值得称赞。

相关资讯
多家科技企业机构加入《人本智能发展与治理倡议》

一是缩短办证期限。公证法规定,除法定情形外,公证机构自受理公证申请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出具公证书。但从实际办证情况看,一些公证事项(事务)的办证时间是有压缩空间的。我们梳理了各地公证事项办结期限情况,综合考虑人员力量、软硬件设施、办证需求等因素,对法律关系简单、事实清楚、证明材料充分的公证事项(事务),制定了《公证办理提速清单(2024年版)》,将出具公证书的期限由15个工作日分别缩短至5个工作日或者10个工作日。其中,受理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出具公证书的公证事项共24类81项,10个工作日内的共13类69项,分别占公证业务总项的36%和30%。同时,我们鼓励各地公证机构采取创新申请方式、优化服务流程、加强业务协作、推进信息共享等措施,进一步压缩出具公证书的期限,有条件的公证机构尽可能实现“当日出证”“当场出证”。二是拓展“一证一次办”。总结2017年以来“最多跑一次”试点工作经验,我们制定了《“高效办成一件事”公证事项(事务)清单(2024年版)》,对法律关系明确、事实清楚、无争议的公证事项,当事人只要材料齐全、真实,符合法定受理条件的,只跑一次公证机构即可办好公证。与“最多跑一次”工作相比,公证事项范围由9类22项扩充至31类84项。三是推进“一事一站办”。对于需要多个部门办理,关联性强、办理时间相对集中的多个事项,我们鼓励公证机构集中办理,为人民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比如,通过与不动产中心互设办事窗口、互嵌功能模块、联通服务系统等方式,实现“公证+不动产登记”一站办好;通过“公证+领事认证”联办,实现涉外公证和领事认证“一次申请、一窗受理、联动办理”,为人民群众提供“省时、省力、省心”的公证法律服务。

热门资讯
女王论坛